最真实的行业 最全面的动态

北京英特威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,坐落于文化古城北京,是一家专业从事工程装修全案设计及施工的企业,拥有室内外环境设计的专业团队,各类技术人才80余人,施工人员600余人,占地6000平米的厂库房,已承接工程案例3000余项。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»媒体资讯»资讯详情

建筑工业化:五大特征改写传统产业,两大路径推动行业发展

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地产行业“白银时代”的来临,以地产主业为核心,多元化业务布局逐渐成为 50 强企业的主流选择。近年来地产行业在提升传统业务运作效率的同时,围绕“地产 +、金融 +、互联网 +”,积极布局多元化业务,并把握城镇化、消费升级、产业转型三大机遇,积极尝试新业务领域的战略探索。如新型城镇化、文化旅游、医疗养老、教育培训、长租公寓、联合办公、新型商业等备受业界领军企业青睐。

睿信地产研究院定期推出相关专题,涵盖新型城镇化、区域发展、长租公寓、联合办公、医疗养老、文化旅游、教育地产、建筑工业化等前沿热点,为企业管理变革、业务决策提供参考。

本期我们将就“建筑工业化“专题进行探讨。

  • 建筑工业化以标准化设计、工厂化生产、装配化施工、一体化装修、信息化管理为特征;

  • 与传统建筑工艺相比,具有品质稳定、节能环保、节省人工等显著优势,但短期来看,成本仍然是制约发展的核心因素;

  • 钢结构装配式建筑、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是目前建筑工业化实施的两大典型路径;

  • 随着政策支持力度、行业技术水平、客户认知度等利好因素逐步显现,建筑工业化有望在我国迎来迅猛发展,预计到2020年,建筑工业化总产值将接近5000亿元

- 01 -

建筑工业化的定义与特征

建筑工业化是行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,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。2016年国务院三次发声,要求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。

1974年,联合国出版的《政府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政策和措施指引》中定义了“建筑工业化”:按照大工业生产方式改造建筑业,使之逐步从手工业生产转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。

建筑工业化以标准化设计、工厂化生产、装配化施工、一体化装修、信息化管理为特征,以建筑全周期服务理念,重塑产业链全流程,推动建筑行业科技革命。

彻底改变了传统施工低技术含量、低效率、低精度、高能耗、高污染的现场手工湿作业方式,采用先进装备制造、工业工程、量化管理等技术实现工业化生产。

- 02 -

建筑工业化与传统工艺优劣势对比

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相比,建筑工业化具有品质稳定、节能环保、节省人工等显著优势,至少能降低1/3以上的能耗与人工,减少1/2以上的水耗与垃圾。

  • 品质稳定:传统施工方法的质量误差普遍是以厘米为单位的,而产业化的质量误差是毫米,施工失误率可降低到 0.01%, 外墙渗漏率水平为 0.01%,精度偏差以毫米算小于 0.1%;

  • 节能环保:工业化建筑在节水、节电、减少垃圾、节能减排,缩短施工周期、降低施工噪音和扬尘污染方面效果显著。由于构件集中生产,工厂的生产用水和模板可以做到循环利用。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构件设计具有雨污分离、节水、节电等特点,可以做到环境水与生活用水的二次利用;

  • 节省人工:产业化相比目前传统施工模式用工减少 50%左右,有利于提升产业工人素质,实现减员增效,推动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变。

但现阶段,成本仍然是制约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,采用建筑工业化方式比传统建筑方式建安成本高10%以上。

  • 短期建造成本高企:2015 年 6 月,多层住宅建造成本为 1354 元/平米,小高层为 1629 元/平米,高层为 1791 元/平米,取三者均值,近似得出传统住宅建造成本为 1600 元/平米;而对于工业化住宅,不同预制装配率的建安成本不同,例如 21%的预制装配率,工业化住宅建造成本高出传统仅 14%,而 40%的预制装配率则要高出 17%。

- 03 -

建筑工业化实施的两大典型路径

建筑工业化的实现途径有很多,从项目实践来看,适合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包括钢结构装配式建筑、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两大典型路径。

预制混凝土(PC)装配式建筑是构件预制与节点现浇的结合,发挥各自优势,保证结构的整体性,居住体验接近传统施工方式。


但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存在抗震烈度低、供应链管理难度高等技术难点,限制了其在高烈度地区的应用,也不适宜远距离运输.

  • 抗震问题: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抗震问题较为突出,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,节点处现场施工质量控制要求高,同时整体性不如现浇混凝土,在高层以及高烈度区应用需谨慎。

  • 供应链管理问题: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管理难度高。库存管理方面,工厂需要大面积堆场以及配套设备和工具,堆存成本高。构件运输方面,运输成本高,市场辐射范围有限。

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由钢结构作为承重结构,配合工业化楼板系统、内外墙体系统,形成一套完备的住宅建筑,在抗震性能、项目工期、绿色环保方面优势突出

  • 抗震性好:钢结构建筑相比传统的混凝土建筑而言,用钢板或型钢替代了钢筋混凝土,强度更高,抗震性更好;

  • 缩短工期:并且由于构件可以工厂化制作,现场安装,因而大大减少工期;

  • 绿色环保:由于钢材的可重复利用,可以大大减少建筑垃圾,更加绿色环保,因而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,应用在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中;

但受材料特性影响,存在防火、防腐等技术难点,需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,相关处理技术已较为成熟并投入应用。

  • 防火问题:依据我国相关规定,一般建筑承重结构在火灾发生时的耐极限至少 2.5h,而一般的钢耐火极限都低于 1 小时,钢结构住宅必须经过防火处理才能达到防火标准。

  • 防火措施:通常采用喷涂防火涂料法进行防火处理,防火涂料用于喷涂在钢结构构件表面,能够形成耐火隔热的保护层,提高钢结构构件的耐火性。


  • 防腐问题:钢材的耐腐蚀性差,在空气湿度大、临近海边的地区容易因钢材腐蚀导致建筑寿命缩短,钢结构住宅需要采取必要的防腐措施来保证住宅的安全使用。

  • 防腐措施:

    加入铬、镍、钛等耐腐蚀元素,改变钢材成分,提高钢材的耐锈蚀能力;

    在钢材的表面加保护层,采用表面刷漆、喷涂涂料、搪瓷、塑料等,隔离腐蚀介质。

  • 技术成熟度:钢构件的耐腐措施技术上成熟,方法上比较简便,我国每年防腐涂料的用量可能已达到20万吨左右,约占涂料总量的10%,实践中常根据项目实际需要,综合采用选材控制和表面覆盖进行防护,提高钢结构防腐性能。

- 04 -

政策利好推动市场发展

建筑业受政策环境影响较大,为推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,我国自2013年起密集出台多项政策,提出“力争用 10 年左右时间,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 30%”。 为保障建筑工业化的切实推进,各地区纷纷发布相关细则,东部沿海地区、川渝地区及湖南省政策响应较快、支持力度较大,其中上海市政策导向最为积极。

政策内容方面,各地政府着力在装配式建筑占比、单体预制/装配率、装修装配化率、土地出让条件等方面提出要求,给予容积率奖励、建筑补贴、成本补贴、税费优惠、购房贷款优惠等政策。

建筑业态方面,各地政策强调保障房建设中建筑工业化的应用,北京、上海、合肥等地均对装配式建筑占比、单体预制装配率等提出明确要求。

随着政策支持力度、行业技术水平、客户认知度等利好因素逐步显现,建筑工业化有望在我国迎来迅猛发展,预计到2020年,建筑工业化总产值将接近5000亿元。



您还在为空间设计烦恼吗?您想了解怎样的空间布局更合理吗?
请联系英特威迅400-058-6090

您可以了解更加全面的英特威迅

联系我们

关闭
回到顶部